作為中華文化整體價值體系的重要構成,美術評價反映出來的價值取向,應該體現大眾共同的審美理想和對造型藝術及相關方面的基本價值判斷。當前,培育美術評價新取向應著重于以下幾方面。
建設以本土美術為核心的主流美術
國畫和書法是體現中華文化精神的重要藝術形式之一。當代國畫和書法創作,一方面日益重視自身的文脈傳統和藝術規律,更加突顯自身的文化品格和審美價值;另一方面不斷適應社會現實和時代需要,從與時俱進的現代生活和藝術經驗中汲取推陳出新的資源。 本土美術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包括雕刻、鍛金、燒造、織繡等門類在內的傳統工藝美術,以及由此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現代陶藝、漆藝、纖維藝術等新手工藝術。本土美術還有一個群眾基礎廣泛的獨特形態,這就是民間美術,包括年畫、剪紙、刺繡、彩塑、皮影、木偶、燈彩等,與社會生活關系密切,通常都是民俗活動的有機組成。這些深刻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和審美理想并具有深厚歷史積累和廣泛群眾基礎的本土美術,應該作為中國主流美術的核心。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油畫、水彩畫、西式版畫和雕塑等外來美術樣式,如今已融入中國社會生活及藝術體系。這些現代化進程中不斷融入中華文化精神、體現中華審美理想、重視人文思想表達和社會情懷抒發、富于表現力和時代感、并為人民群眾日益接受的外來美術樣式,應該成為中國主流美術的中堅。 進軍數字化藝術高地
出于維護民族整體利益的文化戰略追求,我們應該奮力向數字化藝術高地進軍。在眼下的中國,數字化藝術任重道遠。業已參與商業運作的網絡游戲、電腦動畫、數碼影視與音樂等都只能算是數字化藝術的初步實踐,蝸居象牙塔的“影像藝術”實驗還未能領悟數字化技術的審美功效。剛剛起步的中國數字化藝術實踐,一方面需要努力創造自主的技術平臺,一方面又需要明確自己的宏觀價值取向。后者往往更容易被數字化技術的“全球化”迷彩所蔽障,從而使我們的數字化藝術實踐喪失自己的文化立場和價值訴求。
倡導“人際和諧”和“中國生活方式”的設計藝術
設計藝術事關國計民生,是具有極大戰略利益的藝術形態,應該倡導以“人際和諧”和“中國生活方式”為目標的設計藝術,并把它作為美術核心價值觀建設和中國美術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整體情況而言,既缺乏高遠的戰略意識又缺乏務實的具體實踐,是中國現代設計的最大問題。倫理意識淡薄的設計藝術,難免會成為商業主義的附庸。針對“中國生活方式”進行設計,不僅有關懷民生的積極現實意義,更有維護民族產業和國家利益的深遠價值。著意培養切合生活方式的設計意識和設計能力,大力展開貼近生活、貼近人民、貼近實用的設計實踐和設計探索,是中國由“制造大國”轉向“創造大國”的前提條件和必要功課,具有忽視不得的戰略意義。
保護民間美術的生態環境
民間美術生于民間,屬于民眾。比照傳統民間美術與社會生活的“魚水之親”,應該把保護民間美術的生態環境納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家工作體系。相應的保護工作也應該倚重民間智慧和民眾力量,還民間美術以汪洋活水,讓廣大民眾自發地創造和發展真正屬于他們的藝術。因此,應該把活態保護民間美術、維護其生態環境的社會實踐,和建設立足于本土民眾的美術核心價值觀、發展真正體現民眾文化權益的當代美術事業緊密地聯系起來。
扶持基礎理論研究和美術教育
基礎理論研究是建設美術評價新取向的關鍵環節,美術教育則是傳播美術評價新取向的主要途徑。中國學者應該立足于中華文化立場,自信而堅定地表達中國人的審美見解和審美情感,確立基于中華文化和社會生活基礎的美術新取向。目前的學院式教育是否適合國畫、書法、傳統工藝美術的薪火承傳,是否能夠保持中華文化精神和學理品格的延續,依然是未了的大問題。在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的目標下,當代美術教育應該針對中華文化的特性和規律,針對中華民族的人格理想和審美精神,針對中國藝術的學理認識和技藝法度要求,進行教育制度創新、教學理念創新和課程設置創新。
在市場化時代,我們迫切需要利用市場方式在藝術領域,包括創作和欣賞、生產和消費各個環節,形成并強化符合整體國家利益和長遠民族利益的引導機制、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藝術市場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事業,為此,培育美術評價新取向顯得尤為重要。(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民間布藝老虎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