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的藝術展覽已成為年輕人逛街打卡的新去處。在新消費形勢的影響下,打動消費者的不再是產品本身,而是所處的場景和消費過程中的情感滿足。
購物中心的藝術展覽已成為年輕人逛街打卡的新去處。在新消費形勢的影響下,打動消費者的不再是產品本身,而是所處的場景和消費過程中的情感滿足。
購物中心為提升自身商業運 營,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必將根據顧客需求進行革新,加強藝術價值的輸入,通過創意將購物中心打造得更加新穎有趣,強化場景共鳴;同時注重文化、品牌的延伸,用消費外的附加價值來吸引消費者。一個融合藝術、多媒體科技、創意活動、生活等核心元素,集時尚購物、特色飲食、休閑娛樂、藝術體驗于一身的購物中心應運而生,購物中心不再是單一的功能空間,而是休閑與功能交叉的復合空間。
電商迅猛發展,客戶被嚴重分流,千篇一律的品牌店鋪、同質化商業運營已經很難為購物中心注入新的空間內涵了。目前,場景化和個性化成為購物中心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方向,強調體驗式購物,打造沉浸式情境空間,并以此來吸引消費者,它的設計更加強調人文和社會環境的結合。作為一種被購物中心不斷嘗試和探索的新模式,購物中心正在不斷引入藝術展或加入藝術元素。
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已經很難找到拒絕IP藝術展的購物中心了,從北京的僑福芳草地藝術展、王府中環的蛇形美術館到深圳歡樂海岸購物中心、香港K11、杭州萬象城Teamlab藝術展等,尋求自身的藝術定位已成為購物中心的新方向。
其中藝術展與購物中心相結合是最具特色的模式——用藝術展覽來克服消費者對購物中心的審美疲勞,提高興趣點,此舉無論是在提高商場人氣上,或是提高經濟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濟南領秀城貴和購物中心曾攜手舜網傾力打造全國最大“氣球藝術畫展”,特別邀請世界藝術氣球大師親臨現場指導、制作。五十幅來自世界各地的名畫用藝術氣球的形式展現給觀眾。
此次的氣球藝術畫展是領秀城貴和購物中心的開業主題活動,其別具一格的場景和精彩演出博得了顧客的好評,同時也為購物中心帶來更多的人氣!
在藝術展覽與購物中心結合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上海K11藝術購物中心。
上海K11集購物中心與寫字樓為一體,融合了藝術欣賞、人文體驗、自然觀光等,圍繞著“藝術、人文、自然”的主題定位成為藝術購物中心。上海 K11 在商業空間中臨時或長期引入藝術裝置、藝術展覽等活動,從而構建與大眾間互動的橋梁。
在展示活動方面,K11非常注重展覽與空間的結合。定期向公眾展示國內外知名藝術家的藝術作品,也會時常舉辦藝術展覽。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在中國大陸首次舉辦“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是新型的商業藝術空間首次替代專業博物館,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近距離感受大師的機會。
商業中心的藝術展,無形中滋養著人們的精神世界,不過當藝術展走進商業購物中心,不僅僅是提高空間藝術品質這樣簡單。
藝術展與購物中心結合的優勢
1.充分利用商業空間
購物中心提供藝術展示的藝術空間往往位于傳統業態難以利用或增值的區域,舉辦藝術展示不僅能夠彌補空間利用上的不足,還可以通過目的性體驗,影響人流動線,實現整體商業效益。
2.轉化購物體驗
購物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客流量大,凝聚了大量有效的消費群體,為藝術體驗和購物體驗提供了很好的轉化橋梁。
3.藝術與消費融合
知名度高的藝術家如莫奈、畢加索等知名畫作在購物中心舉辦更容易將藝術走進消費者身邊,刺激大眾對藝術的關注,從而提高了大眾的藝術素養和消費渠道。
4.吸引客流
通過藝術展實現對生活方式的深度挖掘和包容,用藝術品來克服消費者對購物中心的審美疲勞,既能突破藝術“被仰望”的格局,又讓顧客在購物休閑時不乏味。
藝術展覽走進購物中心,不僅僅是為商業空間帶來藝術性,提高空間品質,同時借助藝術展覽的內容和文藝性達到的吸引客流的效果。
藝術是社會文化發展的核心力量,藝術展覽成為購物中心設計的新突破口,這些新模式跨越了傳統的界限,藝術展覽開始出現在購物中心中。
藝術展的舉辦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其文化藝術內涵,起到平衡商業與藝術的作用,在商業空間給消費者帶來愉快的體驗,享受藝術的熏陶,這成為城市綜合體的核心魅力所在。這種創新模式的出現,使藝術和商業結合成為未來發展新趨勢。
伯雅創思設計對設計行業的模式、建筑等方面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與預見性。從業多年,伯雅創思設計致力于為中國城市化發展提供全程化、一體化和專業化的綜合化空間設計,為城市綜合體框架下的商業、購物中心、辦公、酒店、地產提供專業化的設計服務并傾力踐行建筑、室內、機電、燈光、導視一體化設計理念,有效地為項目降低造價、提升品牌價值。憑借專業的設計水準,秉持創意為先,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