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筆馬良》(1955年上映)
3D流行
經典動畫片也要借3D“復活”
隨著大片《阿凡達》的熱映,國內3D電影制作潮流也初現端倪。
國產經典動畫片近年頻頻被重新制作成劇場版在影院上映,經典動畫片《大鬧天宮》、《漁童》也趕上了這個潮流,只是它們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不是全新作品,而是把老版加工制作成3D版。
制作方——上影集團的副總汪天云透露,在《大鬧天宮》、《漁童》這些動畫片的3D化過程中,將盡最大程度保留原來的畫面,并根據影片情節的需求加入小部分新制作的畫面,大部分的工作還是通過目前國際上流行的瑪雅技術對原影片進行一種視覺維度上的轉化。
以《大鬧天宮》為例,將首先對其1964年拍攝完成的膠片進行修復、色彩還原,再加以一系列數字處理以及2D到3D轉換等工作。經過3D技術處理過的老動畫片在視覺效果上將更加震撼,色彩也更加鮮艷,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據悉,目前,3D版《漁童》已經制作完畢,并已經開始在上影集團旗下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內部公映,反響還不錯。
與此同時,《大鬧天宮》、《豬八戒吃西瓜》、《熊貓開百貨商店》、《神筆馬良》等經典動畫片目前正在3D化的制作過程中。
汪天云告訴記者,如果經過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內部公映后反響不錯的話,這些影片有望在明年重新走進影院。
投入挺大
3D視覺效果轉化每分鐘超8萬元
據悉,目前3D電影的制作成本非常高,要比普通2D版本貴一倍以上。以經典動畫片《大鬧天宮》為例,僅對其進行3D視覺效果的轉化,就花費了近4個月的時間,每分鐘成本高達8萬元以上。
這樣算來,要完成一部114分鐘的《大鬧天宮》的3D轉化,至少要花費900多萬元,加上其他制作費用,整個制作成本已經突破千萬。
這個數字對于一部動畫片來說實屬不少。2009年創造票房奇跡的《喜羊羊與灰太狼》,整個制作成本也不過才花費了600多萬元。
院線觀點
“兵馬俑穿比基尼”不倫不類
“改頭換面”的經典動畫片一旦重新走向市場,能否大有作為?
對于這一問題,北京最大院線新影聯院線副總高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并不看好這一做法。他解釋道,好的3D電影是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像《大鬧天宮》、《漁童》等動畫片當然是非常好的經典優秀作品,但是這些動畫片畢竟是幾十年前的作品,從內容上來說,它們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品位和價值觀。“如果將它們進行3D化的包裝,再投入市場,無疑像"兵馬俑穿比基尼",會不倫不類。”高軍說道。
觀影效果遠遜大片票房競爭力弱
高軍同時指出,他認為這種經過3D包裝的經典動畫片再次投入市場后,并不具備票房競爭力。
因為《阿凡達》這樣的3D大片已經將中國觀眾的口味拔到了一定的高度,接下來的《愛麗絲漫游仙境》必然讓中國觀眾再次接受一番3D影音的沖擊。相比之下,目前中國3D制作技術和操作技能還不成熟,在技術和效果上與國外大片至少還有15年的差距。
如此,經過觀影效果的對比,《大鬧天宮》、《漁童》這樣的經典動畫片必然會處于一種劣勢的境地,很難被觀眾買賬。“加上動畫片的受眾很窄,所以在票房上更難形成氣候。”高軍分析道。
他以《麋鹿王》這樣的3D國產動畫片為例進行了分析,并稱,敢于吃螃蟹的勇氣值得肯定,但失敗的原因首先在于技術未達標,“山寨3D”對觀眾毫無吸引力,更何況3D技術的使用也需要智慧。
高軍指出,在3D大片沖擊國內電影市場的今天,院線肯定會給像《阿凡達》、《愛麗絲漫游仙境》這樣的大片更多的場次,而像《大鬧天宮》這樣3D化的經典老片則會根據觀影情況,適當減少場次。
經典動畫片如何3D化
步驟一:修復舊膠片步驟二:對畫面進行色彩還原步驟三:對角色設立3D模型步驟四:運用數字技術手段,完成從2D到3D的轉化
片方回應
資金回本確實是難題但重在嘗試把經典動畫片3D化的投資方正是上影集團。該集團副總汪天云近日在接受采訪時坦言,對于將來的票房是否能夠與高昂的制作成本成正本,確實正是目前制作方最擔心的問題。
不過他也強調,什么事總有第一次,還要看市場的反應,才能知道這條路到底行不行得通。
汪天云告訴記者,《阿凡達》在中國的熱映已經完全喚起了一種新的觀影形式,即3D電影,可以說,電影的全面3D化已經是未來的一個重要趨勢。
該集團正致力于將那些曾經伴隨并影響一代代人成長的經典動畫作品重新制作搬上大銀幕,喚起觀眾對中國傳統經典民族動畫作品的熱愛。而目前流行的利用3D技術能夠將這些經典動畫包裝成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
專家說法
中國人玩3D不能操之過急對于國產經典動畫片紛紛進行3D化,并躍躍欲試要進入市場,眾多業內經營者、學者都認為,對于它的前景并不看好,并表示,國產3D電影上馬不應操之過急。
卡梅隆為《阿凡達》花費了14年心血,國產3D電影不可為了跟風“搶錢”,強行上馬。《蘇乞兒》中14分鐘3D畫面,就花費百人團隊半年時間制作,但仍然以失敗告終。
從某種程度上講,國產3D影片的先行試水者已經向后來者提出了警示。
“3D電影的時代不期而遇地來到了,雖然我們沒有準備好,但我們需要應對好。”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說。
在他看來,當我們的二維技術和美學都還遠遠沒有成熟的時候,我們就遭遇了三維,這種以高成本為基礎的技術和藝術混合所創造的新電影形態,不僅讓中國的觀眾口味急速提升,也會使中國電影面臨更高的門檻和更大的挑戰。
記者觀察
國產3D片票房“慘淡”
一部《阿凡達》不僅拿走了中國電影賀歲檔市場12.5億的票房,同時也讓中國觀眾大開眼界,見識了先進的3D電影技術驚人的票房號召力。
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眾多國產3D影片并沒有“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票房極其慘淡,最多只落了個“勇氣可嘉”的評價。
去年上映的3部國產3D電影《樂火男孩》、《齊天大圣前傳》和《麋鹿王》,票房分別是250萬、450萬和210萬,均以不到500萬的票房慘淡收場。其中,《樂火男孩》整體上座率不到五成,更因為粗糙的3D畫面效果,被業界戲稱為“山寨3D”。
與此同時,去年底上映的《蘇乞兒》也小試3D,可惜口碑也不算好。片中包含不到20分鐘的3D片段,但分三處散落在110分鐘的電影里,被不少觀眾認為是雞肋。
國產3D片要想在票房市場上有所作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