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曉曦中國知名工業設計師清華X-lab創業導師美國洛杉磯2-LA設計工作室首席設計師中國設計業十佳杰出青年 榮譽Amazfit獲得2016紅點設計獎 Amazfit智能手環獲得2016IF設計獎JS 3D 針織鞋獲2016日本G-Mark設計獎最高榮譽Best100JS 3D 針織鞋獲2016美國IDEA設計大獎2016光華龍騰獎 時曉曦從小就對繪畫有極大興趣,一直堅持到高中,高中畢業順利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并逐漸愛上了這種結合了審美與實用的藝術——“設計”。他的興趣愛好是籃球,對運動鞋也很感興趣,大學時,同學們
時曉曦
中國知名工業設計師
清華X-lab創業導師
美國洛杉磯2-LA設計工作室首席設計師
中國設計業十佳杰出青年
榮譽
Amazfit獲得2016紅點設計獎
Amazfit智能手環獲得2016IF設計獎
JS 3D 針織鞋獲2016日本G-Mark設計獎最高榮譽Best100
JS 3D 針織鞋獲2016美國IDEA設計大獎
2016光華龍騰獎
時曉曦從小就對繪畫有極大興趣,一直堅持到高中,高中畢業順利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并逐漸愛上了這種結合了審美與實用的藝術——“設計”。他的興趣愛好是籃球,對運動鞋也很感興趣,大學時,同學們都在畫車,而他在畫鞋,甚至畢業后差點選擇去一家國際體育用品公司設計運動鞋。他曾多次獲得清華大學獎學金,2004年他以專業第一的名次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并憑借系統學習和創新思維,在工作后的前3年就設計出銷量過億的產品“諾基亞1200系列”,2014 年,他離開諾基亞,與來自芬蘭的資深工程總監 Matti Maatta 創立了 2-LA (To Los Angeles)設計事務所,用另一種角度繼續“設計”。
在設計上,時曉曦一直堅持這樣的觀念,將產品設計成 “它本來應該有的狀態”,讓每一個設計在生產、銷售、使用等環節都找到最合適的狀態,讓產品既有精彩的細節也有合理的功能,工藝精致又成本合理。
直覺性的體驗是他比較認可的一種方式,多年來,他一直希望用設計喚醒人們對生活本質的認知。他說,生活中已經有太多過度設計的產品,讓本來簡樸的生活變得復雜而難以理解,而智能的時代應該是讓人們生活的更簡單、更智慧。
舉個例子,他在設計JS 3D針織鞋時,發現人們對鞋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用于行走。當今,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改變,駕駛和辦公占據了都市人大量生活時間,為了滿足現代人所處環境的需求,并通過對產品的體驗使他們更好地認知自己的生活方式,他設計并推出了這個作品,他說,這才是一雙鞋應該有的狀態。
當歷史的車輪駛過2016年,時曉曦憑借多年的設計經驗和系統知識體系厚積薄發,由他主導設計的“全球首款3D針織鞋”和“Amazfit手環產品”一連拿下了4項設計大獎。
全球首款3D針織鞋
2016年,時曉曦憑借“全球首款3D針織鞋”,在生產和用戶體驗上的創新與思考,斬獲日本2016年Good Design Award Best 100,成為了唯一獲得2016年G-Mark最佳100設計作品的中國設計師。同時,JS 3D 針織鞋還獲得了2016美國IDEA設計大獎。
目前,鞋類制造業的生產流程耗費大量人力,并產生非常巨大的“碳排放”, 時曉曦說,JS shoe設計的初衷,就是要改變這種現狀。于是,他在受到“制襪行業”啟發的基礎上,將普通針織機器改造為可以3D針織的機器,鞋子就用“做襪子”的方式做了出來。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節省了近80%的生產流程和近90%的人力,“碳排放”也被極大的降低了。JS Shoe在眾籌過程中制作的1000+雙鞋,鞋面部分一共只有一位工程師和2臺針織機完成。
JS Shoe是時曉曦對工業4.0理念的探索與嘗試,這款設計屬于針織版的3D打印,運用“一體針織成型”技術,一根線可以從鞋頭編到鞋尾,從鞋面編至鞋底,沒有步驟的限制,整個鞋面一次完成,體現了數字化以及網絡化的生產過程;鞋的單只購買、不同顏色的拼湊等服務實現了個性化的服務,從訂單的生成到成品個性化搭配,實現了精準化、無損的采購和配送。
在用戶試穿過程中,他發現,當今人們的出行方式也在不斷地變化,開車出行已成為城市人群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但日常的鞋子仍以“行走”為第一出發點。針對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結合3D針織360度透氣的特點,他將第一款JS 3D針織鞋定位為“司機鞋”,而這樣的特點也適用于長時間在辦公室工作的都市人群和旅行出差需要帶“多雙鞋”的人群。
他說,在未來,或許通過攝像頭掃描就可得到客戶的腳型、足弓、足底著地部位等信息,以全數字化的形態傳輸給3D打印針織設備,制造出完全貼合的鞋子,真正實現高度定制化且具備快速批量生產能力的制造模式,步入成熟的工業4.0時代。
Amazfit手環產品
華米科技Amazfit手環產品,是由時曉曦主導設計的第一款全陶瓷外觀的可穿戴產品,產品獲得了2016年紅點和IF兩項設計大獎。
Amazfit的設計意圖是讓科技產品回歸穿戴本質,讓用戶對科技產品沒有陌生感。設計靈感來源于玉的經典形態:“平安扣”。產品外觀采用“全陶瓷”打造,既讓科技產品有了高貴質感的“首飾”特性,又能利用陶瓷堅硬的外觀讓“手環主體”避免日常中的任何“刮傷”。 時曉曦說,讓這個簡單而智慧的形態要具有穿戴的無限可能,但要把這種質感、“平安扣”造型和現代可穿戴科技融合在一起挑戰還是蠻大的,第一是材質的要求,第二是如何將各類傳感器、電池和芯片等堆疊進一個中空的造型。
在材質選擇上,他首先排除了塑料和金屬,很自然的想到曾經在 Lumia 手機上接觸過的陶瓷材料,因為陶瓷“親膚”、“ 防刮”、“ 堅硬”,光澤溫潤的特點很適合可穿戴設備,質地偏脆的軟肋不會像用在大尺寸手機上那么凸顯,加上工業陶瓷在“高級腕表”“ 首飾”的運用是很普遍,所以,用在小型可穿戴產品是很合適的。
在研發過程中,為了對陶瓷工藝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國內幾大陶瓷廠磨泡了一個多月,與廠商共同探討研究,他說,對設計師來說,“下廠”是極好的學習和體驗。
產品有方向性的設計,讓它有了正反面之分,用戶在充電時清楚知道該如何放置。在佩戴方面,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需求來自定義佩戴方式。為了顯現手環內器件的“精巧”和“簡單”,手環的電池采用定制扇形電池,同時分件線沒有設置在外側的中間,讓佩戴者在觸摸時沒有刮手的感覺,又能充分享受陶瓷質感的溫潤和光潔。
十幾年的設計生涯,時曉曦涉足的領域包括手機、3D 打印以及家具設計等,每一次跨界對我來說也有不同的挑戰。除了“全球首款3D針織鞋”和“華米科技Amazfit手環”兩個作品,他設計的X-PLUS桌子曾獲得2012紅點設計大獎。
X-PLUS桌子
這張富有現代感的桌子,是用一塊不銹鋼做成,在一塊不銹鋼上去掉三個三角形,經過三次折疊之后將兩端焊接,從某個角度看上去像是兩個字母“X”。由于采用了模塊化設計,可以把多張桌子拼到一起。“三角形結構”不僅讓桌子十分結實,而且這種幾何體造型看上去更像是一件藝術品,給桌子周圍的空間增加了藝術感,于是,他就不僅僅是一張可以放電腦、茶水、咖啡的邊桌,還是一件可以欣賞的藝術品。他說,這就是藝術和設計恰到好處的融合。
畢業后,時曉曦就加入了諾基亞,并在諾基亞工作多年,在他主導下設計的諾基亞產品有很多,他記憶最深刻的當屬諾基亞1200系列,在全球市場共銷售1.5億臺。
諾基亞1200系列
作為諾基亞1200系列手機的主設計師,合理的設計很好的平衡了創新和成本之間的關系。產品自2007年發布后,全球連續暢銷3年,諾基亞1200在全球市場共銷售1.5億臺,1208全球共銷售1億臺。
諾基亞5000
“諾基亞5000”產品發布于2008年,精準的產品定位和優秀的設計執行力,讓nokia500推出一年后,就達到了千萬級的銷量,從機海中脫穎而出成為當年“街機”。
此外,他主導設計的諾基亞lumia2520平板電腦,獲得了美國設計獎項2016IDEA 金獎。
在某種意義上,設計師像是一個可以反射與折射的載體,而其作品就是他們接觸到的人與事的反射與折射。作為一名工業設計師,時曉曦說,通過游歷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區,體驗不同的生活和狀態,是一個很好的積累過程。在國內,設計能力或許可以經過訓練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還是要在交流和行走中獲取。
剛進諾基亞時,時曉曦也是一名“新手”,所以,公司普遍會將“低端產品線”分配給“新人”,既然是“低端”,那對成本的要求就很嚴格。而他當時的看法是:“這非常棒!”因為,他可以有機會在局限性里做出“好設計”。
諾基亞1200手機設計之初,公司安排他前往非洲做調研,一開始,他覺得是便宜才這樣做,但調研才發現,越是低端的手機類型,越需要一步步的調研和琢磨,需要對工藝了解透徹,了解工藝的局限和優勢,有針對性的設計,效果圖和產品才會如出一轍,而不是和效果產生很大差異。當時,這款產品的受眾群體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甚至包括海邊的漁夫或者是餐廳洗碗工。因為他們的工作環境都比較惡劣,所以,諾基亞1200系列都采用的是一片式橡膠鍵盤,這種“一片式”的橡膠鍵盤不會有水滲入,而且這一類的手機前置都是安有手電筒,在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可以應急。
在網絡極度發達的今天,他說,這種經歷已經被“碎片化”,很多的設計師在做設計前就是去 Pinterest 這一類的網站搜集相關圖片尋找“設計參考”,但是這種快速的靈感激發往往不足以支持一個成熟的設計思路,或許可以在某些細節上有所借鑒。所以,他一直覺得設計師需要從個人經歷上去挖掘靈感和思路,如同作家會在個人經歷上加以發揮形成文學作品,設計師應該運用“設計思維”折射出個人經歷的事、物與人,進而轉化提升為美輪美奐的產品設計,同時又不失個人的風格特點。而這種經歷越豐富、越精彩,對于設計的“轉化”越有幫助。
Nokia1208
Nokia1209
從事設計十幾年來,時曉曦深深感受到,以他的年紀,在設計圈還太年輕,目前一些專業獎項認可和些許成就是對他辛勤努力的肯定,他需要了解和沉淀的東西還有很多。他認為,設計師在一個行業積累了多年經驗,做到足夠的深度后,“跨界”是個契機,他不懼怕“跨界”帶來的挑戰,要用下一段職業生涯,去擴展專業的廣度,嘗試新的設計領域。
2-LA設計工作室最初創立的目標之一,就是通過“創新思維”幫助更多企業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和優秀的企業一起,將一流的技術和理念轉化為一流的產品。未來,他會更多的參與“學校教學”“創業平臺”的設計教育與傳播中,會更加關注“設計”對“環境保護”的影響,讓設計帶來商業價值的同時,更好的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監制:李銘 馬小東 責編:李永杰 采編:王輝 設計:張景彥)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