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秉楠圓宋、方正秉楠辭書體發布會”在京召開 11月23日下午,由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電子”)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以下簡稱“清華美院”)合作主辦、清華美院視覺傳達設計系承辦的“余秉楠字體設計研討會暨方正秉楠圓宋、方正秉楠辭書體發布會”在清華美院報告廳隆重召開。會議現場座無虛席,包括字體設計師、平面設計師、UI設計師、設計院校學生等在內的300余名字體及設計愛好者,與在場的字體及設計界大咖們一起近距離了解了余秉楠先生的字體設計成就和設計心得,并一同見證了方正秉楠圓宋、方正秉楠辭書體的發布。 (會
“方正秉楠圓宋、方正秉楠辭書體發布會”在京召開
11月23日下午,由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電子”)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以下簡稱“清華美院”)合作主辦、清華美院視覺傳達設計系承辦的“余秉楠字體設計研討會暨方正秉楠圓宋、方正秉楠辭書體發布會”在清華美院報告廳隆重召開。會議現場座無虛席,包括字體設計師、平面設計師、UI設計師、設計院校學生等在內的300余名字體及設計愛好者,與在場的字體及設計界大咖們一起近距離了解了余秉楠先生的字體設計成就和設計心得,并一同見證了方正秉楠圓宋、方正秉楠辭書體的發布。
(會議現場座無虛席)
此次會議的主角、現年82歲的清華美院教授余秉楠先生,是中國享譽世界的平面設計家、設計教育家,也是中國最早從事字體設計的大師之一。他是亞洲地區獲得德國“谷騰堡”終身成就獎的第一人,也是國際平面設計師聯盟(AGI)的首位華人會員,還是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Icograda)的第一位華人副主席,為中國現當代藝術設計與教育事業的國際化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會議由清華美院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趙健教授擔任學術主持,清華美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博士生導師何潔教授、字體設計專家朱志偉、清華美院環境藝術設計系教授兼《裝飾》雜志主編方曉風、北京元隆雅圖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岳昕、方正電子字庫業務部字庫開發部副部長仇寅以及方正電子字庫業務部總經理張建國等6位字體及設計界大咖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會議。
在現場,余秉楠教授將他數十年來積累的有關字體設計的核心經驗,向在場的字體及設計愛好者們傾囊相授,盡顯大師風范。他提到,“設計是創造,字體設計也要創新,創新是字體設計健康發展的基礎,只有創新才能與不斷變化的世界保持同步。我們的目標是尋找中國當代視覺設計的道路和方法,還有用中國現代的國際化的視覺語言來表現我們永久的創作文化。對于西方和日本的印刷字體,不能盲目的臨摹,要融合國內國外最優秀的傳統,創造現代國際化的有中國風格的印刷字體。真正的藝術創造產生于認真、勤奮的探索,前提是要有敏銳的思考和靈巧的手。我們學界離不開字體的設計,它是設計的基礎,包含了豐富的藝術規律,充滿了追求、愉悅、奉獻、充實,使我們的生活完美并且有意義。國家和社會都要重視印刷字體創作。印刷字體的面貌代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也是造福后代的事業。”
(余秉楠教授現場致辭)
隨后趙健教授用大量的設計實例向大家闡釋了余老師在設計實踐及教學中堅守的重要理念——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他還圖文并茂、用心細致地為大家講述了余老師設計或參與制作的每一款字體背后的故事,從國際上第一套由中國人設計完成的拉丁字母印刷體——友誼體(已被開發成方正秉楠友誼體并于2012年上市),到新中國第一批印刷字體——宋一、黑一、宋二、黑二,從新中國第一套拉丁字母印刷活字——為《辭海》專門設計的拉丁文字體,到圓體風格的全新宋體——圓宋,以及多款美術字。
此次會議的另外兩大主角則是由余秉楠教授設計、方正電子合作開發的方正秉楠圓宋、方正秉楠辭書體。方正秉楠圓宋源自余秉楠1987年設計的“圓宋”,方正秉楠辭書體則源自余秉楠1963年為《辭海》專門設計的拉丁文字體。會議現場,方正電子字庫業務部字庫開發部副部長仇寅為大家講述了這兩款字體的開發過程。這兩款字體是由方正字庫字體設計師熊龍龍、烏新麗、王軍芳、楊穎、盧帥、何媛組成的設計小組在余秉楠教授指導下完成的,這期間,余秉楠教授始終強調書寫的精神、設計的和諧,并以精雕細琢的設計匠心以及追求極致的設計態度來要求自己和方正字庫設計團隊,從基礎設計到開發制作再到成庫修改,在耗時2年零3個月后,這兩款字體終于正式問世。
(與會嘉賓共同為新字體揭幕)
在精彩的分享之后,趙健教授以及6位特邀嘉賓就余秉楠的字體設計貢獻、字體設計領域的現狀與發展等話題,與余秉楠教授進行了座談交流,并和現場的字體及設計愛好者們展開了輕松有趣的互動,對大家提到的關于字體設計、字體應用等方面的諸多問題,大咖們都一一作了精彩回答,贏得了現場參與者們的陣陣掌聲。
方正秉楠圓宋體、方正秉楠辭書體以及此前已經上市的方正秉楠友誼體均適用于書、報、刊以及屏幕的排版,也可作為廣告、包裝用字,適用性強,相信這3款字體的推廣與應用,會讓我們的閱讀體驗變得更豐富、更美好。
鏈接:
關于余秉楠教授——
新中國第一代留學生、第一位在國外獲得藝術設計碩士學位的中國人
1956年,23歲的余秉楠以優異的成績從魯迅美術學院畢業,并通過文化部的考試被派往前民主德國的萊比錫平面設計與書籍藝術大學,進行為期6年的深造。萊比錫平面設計與書籍藝術大學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的歐洲名校,有著世界頂級水平的書籍設計專業。
杰出的平面設計家和設計教育家
1962年,余秉楠回國任教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曾任書籍藝術系主任、院學術及學位委員會委員。在50余年的設計實踐和設計教學中,余秉楠教授始終堅守著自己的藝術理想,他十分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并用大量的設計作品和論著踐行了自己的設計及教育的理念,承上啟下,為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我國當代平面設計教學理論體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亞洲地區首位“谷騰堡”終生成就獎獲得者、AGI首位華人會員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余秉楠教授就因在平面設計和教育領域的杰出成就與貢獻,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獲得德國“谷騰堡”終生成就獎的第一人。他還是國際平面設計師聯盟(AGI)首位華人會員、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Icograda)第一位華人副主席,為中國現當代藝術設計與教育事業的國際化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德國萊比錫市長向余秉楠頒發“谷騰堡”終身成就獎
“谷騰堡”獎狀內頁
中國最早從事字體設計的大師之一、新字體之父
余秉楠教授是中國最早從事字體設計以及字體設計教學的大師之一,1989年,新德意志報中的一篇報道將他譽為“新字體之父”。在字體設計的實踐和教學方面,余秉楠教授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1980年,余秉楠教授出版的《美術字》是國內第一本較為全面系統介紹漢字和拉丁字母的設計知識的普及型專業書。多年來,這本書十多次再版,幾乎成為學習平面設計的必讀書。2007年這本書又改名為《字體設計基礎》再版,其中增加了大量的現代印刷字體設計和現代版面設計的內容,完整的體現了余秉楠教授的字體設計教學框架。
1989年,新德意志報以《新字體之父》為名報道了余秉楠教授
余秉楠教授和他設計及參與制作的字體——
國際上第一套由中國人設計完成的拉丁字母印刷體——友誼體
在德國留學期間,余秉楠于1961年設計完成了一套拉丁字母印刷體——友誼體,這套字體獲得了“德國當代最佳印刷字體獎”,后來在德國的應用中被稱為“中國字體”。1963年,“友誼體”的銅模和鉛字被德方作為國禮贈送給中國文化部。這套象征中德兩國友誼、有著重要歷史意義的西文字體,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坎坷命運后,由余秉楠教授于2006年交由國內最大的字庫廠商——方正電子進行數字化,并于2012年以“方正秉楠友誼體”的面貌重新問世。
1986年,在前東德大使的陪同下,卡伯爾教授(左二)向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贈送“友誼體”
新中國第一批印刷字體——“宋一”、“黑一”、“宋二”、“黑二”
畢業回國不久,受文化部出版局的委派,余秉楠被借調進入了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在1962年9月至1963年9月期間,他參與了“宋一”“黑一”、“宋二”“黑二”四款印刷字體的設計工作。“宋一”、“黑一”專為《辭海》設計,“宋二”、“黑二”專為《毛澤東選集》設計。
新中國生產的第一套拉丁字母印刷活字——
1963年,余秉楠在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工作期間,為《辭海》專門設計了一款拉丁文字體,該字體是新中國生產的第一套拉丁字母印刷活字。該字體由方正電子進行數字化,現已以“方正秉楠辭書體”的新面貌正式面世。
方正秉楠辭書體
圓潤、親切、靈動的全新宋體——圓宋
1987年,為了甩掉以往宋體的“角”,擺脫機械感,余秉楠通過馬克筆的反復書寫試驗,最終創作完成了一款名為“圓宋”的印刷字體。由余秉楠教授設計、方正電子合作開發的方正秉楠圓宋體現已正式上市。
方正秉楠圓宋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