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上河圖》局部 難以逾越的巔峰 “宋代繪畫尤其是北宋繪畫取得的巨大成就,千百年來,一直被專家學者視為一座后人難以逾越的巔峰!”12月2日,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畫家徐玉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中國繪畫史上,北宋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時代,幾乎歷史上所有的繪畫藝術轉折都是在北宋時期開始發生的。將“無我之境”推向歷史巔峰的北宋繪畫,在中華文明史上寫下了極為輝煌燦爛的一頁。
徐玉慶說,中國繪畫藝術到了宋代,產生了新的突破,山水畫取得了極大成就。宋代著名繪畫理論家郭若虛撰寫《圖畫見聞錄》,這樣寫道:“或問近代(宋)至藝,與古人何如?答曰近代方古多不及,而過亦有之。若論佛道、人物、仕女、牛馬,由近不及古。若論山水、林石、花竹、禽魚,則古不及近。”宋代繪畫在山水畫、花鳥畫上取得藝術成就,遠遠超過了前代。而且由于朝廷的倡導、推崇、扶持,北宋繪畫在探索自然、反映時代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北宋重文抑武,對繪畫藝術高度重視。在京城設立了全國性的翰林圖畫院,畫院設學正、藝學、祗侯、待詔四等職位,羅致了一大批畫家,如郭忠恕、黃居巢、高文進等。宋徽宗時,又設立了專門的畫學。畫院薈萃、培養了一大批知名畫家。這些畫家不僅創作出了一大批精密不茍的宮廷繪畫,也創作出了一大批自然、風俗佳作,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郭熙的《早春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馬遠的《踏歌圖》等。 與前代相比,宋代繪畫家富有創新精神,在繪畫技巧上有許多創造。宋代畫家注重人物的精神狀貌,著力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在山水畫、花鳥畫創作方面,宋代畫家追求林泉高致和無我之境。后代學者稱北宋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黃金時代,尤其是山水畫史上的黃金時代。董源、李成、范寬,三家鼎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山水之法始備。元代湯垕在《畫鑒》中說:“董源得山之神氣,李成得體貌,范寬得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而為百代師法。” 宋代繪畫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人物畫的緩落與風俗畫的興起。
唐、五代及以前,人物畫為主導。至宋及以后,山水畫占主導,花鳥畫其次,人物畫居后。始于五代的風俗畫,在北宋十分盛行。將北宋風俗畫推到極境的,則屬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這是一幅膾炙人口、流傳有序的神品佳作。作品全長528.7厘米,幅高24.8厘米,絹本淡設色,真實、全面、生動、細膩地描繪北宋都城東京清明時節沿河兩岸的生活場景。全圖規模之宏大,結構之嚴密,人物之繁多,場面之熱鬧,在中國繪畫史上是罕見的。 文人畫的勃興是宋代繪畫的又一大特點。這種從唐代出現的文人畫,到了北宋中后期形成了影響巨大的藝術潮流。著名的蘇、黃、米、蔡四大家和仲仁、揚無咎、文同、趙孟堅等文人士大夫,在畫卷上題字詠詩,并且自覺地將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運用于繪畫中,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宋繪畫藝術的高度繁榮,進而繪畫理論也達到了相當的高度,畫史、畫論、繪畫鑒賞集錄、收藏著錄廣為流傳,比如《圖畫見聞錄》、《宣和畫譜》、《畫史》等,對后世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