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6日,“2010中國當代藝術金棕櫚獎+金酸莓獎”啟動會將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建筑中心Studio-X召開。此次活動是由中國當代藝術基金及旗下的藝術時代雜志社主辦,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建筑中心、東方視覺網協辦。 介于社會人情、市場等因素,當下的藝術批評呈現了一種平庸化、程序化、江湖化的趨勢,而作為批評核心因素的“真誠”、“責任”、“獨立”正日趨減少。由此也導致了目前中國當代藝術界缺乏相對客觀、專業的藝術作品評判標準——“真藝術”、“偽藝術”難以區分,“好藝術”、“差藝術”無法評判。于2009年末創立
2011年1月16日,“2010中國當代藝術金棕櫚獎+金酸莓獎”啟動會將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建筑中心Studio-X召開。此次活動是由中國當代藝術基金及旗下的藝術時代雜志社主辦,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建筑中心、東方視覺網協辦。
介于社會人情、市場等因素,當下的藝術批評呈現了一種平庸化、程序化、江湖化的趨勢,而作為批評核心因素的“真誠”、“責任”、“獨立”正日趨減少。由此也導致了目前中國當代藝術界缺乏相對客觀、專業的藝術作品評判標準——“真藝術”、“偽藝術”難以區分,“好藝術”、“差藝術”無法評判。于2009年末創立的“中國當代藝術金棕櫚獎+金酸莓獎”,是由眾多當下活躍于藝術批評界的青年藝術批評家們聯合發起、參與、擔當評委的獎項。
“中國當代藝術金棕櫚獎+金酸莓獎”的設立,是針對每年中國當代藝術圈年呈現的藝術作品進行較為全面的梳理與篩選,對其中的成果與新穎的動向予以展示,同時也能將普遍存在的問題加以總結與歸納。獎項的評選是針對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實踐活動,不關乎藝術家好壞的點評,在去年評選中即出現了藝術家同時獲得金酸莓、金棕櫚提獎的情況:隋建國的《運動的張力》被提名為“金棕櫚”,而他的《長沙的沙》則被提名為“金酸莓”。
金酸梅海報
為了保證獎項的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杜絕人情、江湖、暗箱操作,評獎將采用實名制,進行實名票選與點評,評獎的流程亦將通過媒體予以公布。批評家們通過自己判斷提出兩個獎項提名作品后,再通過會議與討論,從一年發生的眾多作品中評選出最好與最差的十件作品。
通過這個獎項的推出,我們也期望能夠為建立中國當代藝術良性評判機制提供微薄之力;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年輕批評家之間的交流與研討,促使中國當代藝術在未來的發展能更為鮮活與健康。當然,由于視野、認知的影響,而造成的某種偏差不可能絕對避免,評獎結果也需要進行多方面的檢驗。但我們會盡自身的努力,使得評獎的結果有益于公眾對于藝術判斷力的提升。
作為“2010中國當代藝術金棕櫚獎+金酸莓獎”正式開啟的活動,此次在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建筑中心召開的啟動會,將邀請部分評獎嘉賓、藝術家以及媒體參與。此次活動,將會對2009年的“中國當代藝術金棕櫚獎+金酸莓獎”做一次全面的回顧,以及就當下的當代藝術界藝術批評與今年的評獎做一些討論與展望。對于整個活動的提名、評選、頒獎過程,我們將會以文字與影像、圖片的形式在網絡媒體上持續呈現,希望社會各界的朋友們、廣大媒體朋友們予以關注、支持與參與。
“2010中國當代藝術金棕櫚獎+金酸莓獎”正式評獎活動時間為2011年2月12日,頒獎則于2月14日。
金棕櫚海報
以下附上參與此次評判的批評家名單(以姓氏拼音順序):
鮑棟,崔燦燦,杜曦云,段君,付曉東,杭春曉,何桂彥,藍慶偉,李笑男,柳淳風,劉禮賓,魯明軍,盧迎華,盧緩,皮力,蒲鴻,邵亦揚,盛葳,孫冬冬,田霏宇,王春辰,吳鴻,姚嘉善,楊衛,趙子龍,朱小鈞
“2010中國當代藝術金棕櫚獎+金酸莓獎”組委會成員
總策劃:肖歌
召集人:杜曦云,盛葳
策劃委員會:杜曦云,鮑棟,盛葳,段君,劉禮賓,趙子龍,李國華
執行委員會:李國華,禹培龍,韓念男,陳茜,劉媛媛,梁麗春,范鐘翔,高登科
項目統籌:韓念男
媒體推廣:肖歌,陳茜,范鐘翔
視覺設計:張瀟雨,王濤
文獻整理:高登科
動畫制作:陳廖宇,郭大維
英文翻譯:Archibald McKenzie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