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深圳在爆炸式成長,變化巨大” “十年前我沒有來過中國。而如今加上此次行程,我來中國剛好達到50次。這十年,我目睹深圳乃至中國正在悄然發生的巨大變化。”談及對深圳及中國的印象,馮·格康深有感觸。
馮·格康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項目和深圳大運中心等項目的主設計者,“我的此次中國行,專門做了意味深長的安排。上周三抵達北京,以位于天安門廣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為起點,在那里,我與中國古老悠久的歷史、傳統文化相銜接和接觸。而選擇深圳大運中心作為此行的終點,則因為深圳是一座發展迅猛、前景難以估量的先鋒城市。”
十年前,深圳會展中心建筑設計方案開始國際競標,最終GMP勝出。馮·格康因會展中心的設計和建設,開始與深圳“結緣”。至今,他還清晰地記得:“當時,盡管是在深圳中心區,會展中心周邊仍較空蕩,高層建筑也比較少。以后每隔半年來一次,我都發現變化很大,感覺整個深圳一直在爆炸式成長。這種飛速的發展,在別的地方是沒有的,這讓人特別驚訝!”
“建筑不是今天穿明天扔的時裝,要對社會負責” 他設計的大運中心主體育場,用鋼量1.8萬噸,僅為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用鋼量的40%。他說,“這種設計幾乎是挑戰極限。”
在他眼里,建筑好比西裝,可以穿幾十年,有持續性,而不是今天穿明天扔的時裝,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他先后獲得過300多個建筑獎項,早在1965年,他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座駛入式機場——柏林泰格爾機場,創造了乘客登機的最短時間:30秒,該紀錄至今無人能破。此后,GMP先后在世界各地完成了數百件風格迥異的作品,他設計的歐洲最大火車站——柏林中央火車站,至今仍被譽為“世界上最漂亮的火車站”。
“建筑的本質是要對社會負責。一個負責任的優秀建筑師,對城市的面貌和發展進程要負很大的責任。”馮·格康的建筑設計風格有“新簡潔主義”之稱,既不同于一味追求純粹外表、不講實用的“極致簡潔主義”,也不同于過于強調外表的表現主義。他告訴記者,大家都希望有標志性建筑,這無可厚非,如果一座城市的建筑千篇一律,就很乏味。但如果片面追求結構不合理、形式很夸張、造型很怪異的建筑,這既不科學也不符合實際。
在馮·格康的眼中,一個優秀的現代建筑,不能切斷歷史,要體現民族特色,做到傳統與現代結合,在結合當地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引入現代技術,滿足功能需求。除此之外,不能因為要實現一個形式和外表特別獨特怪異的建筑,而不重視工程造價控制,浪費投資者特別是納稅人的錢。
(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