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請不要以人相稱,要不就讓“自我”消失?Don’t Call Me Human, or Get Rid of Yourself?
自我是一種文化和人際關系的建構,但同時也是一個事實。本部分將回顧修身養性與自我否定之間辯證關系的漫長歷史。
7、新科學:靈魂工程The New Science: Engineering the Psyche
未來,藝術界或者說藝術家的角色會與本展覽的另一專題“新科學”息息相關。“新科學”最早由意大利人 Giambattista Vico 在 18 世紀提出,在他看來,新科學體現了社會、“真相”及“事實”賴以存在的原則,但這些原則尚不具普世意義。
8、廢除物種The Abolition of Species
這部分展覽探討了人類社會之外的“社會性”,探究了環境危機問題,探尋了說書和神話與物種跨界之間的聯系。
9、云理論(從古典繪畫到微軟)A Theory of Clouds (from Classical Painting to Microsoft)
本部分展覽探討了社會的感知、情緒和思想范疇。我們的經濟愈發依賴于控制各種病毒般瘋傳的現象,而這個主題展恰恰通過云技術,將那些現象與表現宇宙哲學和精神層面上事實的美學傳統聯系了起來。
關注“學者型藝術家”
本屆上海雙年展邀請到的藝術家將是新生代“學者型藝術家”,或者可稱之為“文人藝術家”,他們擅長于創作視覺作品,同時也是敘事高手。他們以圖像和故事為手段,進入并探索我們的精神世界。正如安塞姆?弗蘭克所說“現階段正在接洽的藝術家,他們可以說是新一代的藝術家,更確切的說是學者型的藝術家,而不是做現代藝術的藝術家,后來轉變到先鋒派,希望大家在這兩個類型之間加以區分。本次雙年展更多的作品體現不是先鋒派的,而是關注的更廣泛的文化層次,我將稱為“精神層面”的資源。”
“學者型藝術家”所提供給的“精神資源”既是歷史文化資源,也是心理資源,是我們所思、所想、所夢的本源和精神食糧。當今社會是一個數字化消費社會,越來越像一臺龐大的機器,主觀心理成了一種需要加以管理的資源,精神資源的使用范圍越發廣泛。藝術有助于我們將這種資源進行轉化和利用,讓我們獲得新的認識,投入全新的社會創新和發明活動。
當記者問及本屆雙年展參展藝術家甄選進度時,安塞姆?弗蘭克表示目前藝術家名單尚未完全確認,但可以確定中外藝術家的比例將爭取平衡到1:1,其中還有數位此前極少在當代藝術領域露面的新面孔。
參展藝術家的名單將在七月上旬接受上海當代博物館學術委員會評定后公布,敬請期待!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簡稱當代館)的建筑主體長128米,寬70米,高50米,建筑面積4萬多平方米,展陳面積1.5萬平方米,擁有12個展廳。高165米的鋼筋混凝土煙囪,是一百多年來基于火力發電之近代工業與近代城市生活的標志。當下,此煙囪是黃浦江左岸的鮮明地標,其管壁內腔則是一座由內展開的巴別塔形體,是全館展覽空間之一部分。
將當代藝術作為一個系統的藝術史加以呈現,當代館是此意義上的第一座中國大陸官方的當代藝術博物館。當代館作為一個公益性的藝術機構,免費向公眾開放。同時,在收藏、研究與展示當代藝術品的基礎上,當代館為年輕策展人、新銳藝術家提供實踐和操作的平臺,為公眾接觸、欣賞和理解當代藝術提供時尚化的空間場所與友好界面。
當代館是原浦西世博地塊文化產業再生的典范,上海文化新地標。這座電廠已經成為公眾接觸當代藝術、進行文化時尚休閑充電的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