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室內設計師
+ 關注 查看全部作品聯系方式:
一心設計組
80609383
13530862383
一心(ESON)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作品版權歸“一心設計組”所有,禁止匿名轉載;禁止商業使用;禁止個人使用。
重要聲明:
設計網為開放交流平臺,不擔保任何私下交易。是否使用本網站服務及資料應由用戶自行考慮并自負風險。用戶以自己的獨立判斷從事私下交易行為,將獨立承擔可能產生的不利后果和責任,設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隨筆〡樹欲靜而風不止【一心設計組】
最近有友人在其空間里發表了“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感想。當然,只是一種感想而已,并非“風樹之悲”之意。想看看其文筆,也說說這種心情在工作中的指導。
最近有友人在其空間里發表了“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感想。當然,只是一種感想而已,并非“風樹之悲”之意。想看看其文筆,也說說這種心情在工作中的指導。 “欲靜不止”曾在掙扎中表達出不同的多重意思,主人所表達的或許曾經多次沖擊過心境,在設計中也是一種好事。 相對于其它設計而言,建筑或室內設計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能沖擊心靈的都是感性作品。完成一項設計需要多層面的人員參與,沒有純粹的理性設計、也沒有純粹的感性作品。創作過程中兩種要素均需要有,而更多的是感性的東西。 在從業過程中曾在一設計施工單位工作,有幸從事了該單位的高層管理工作,從中對理性的理解獲益不少。管理的工作是比較嚴謹和理性的,講求的是一種執行力,對制度的落實是服從的,就像建筑的力學框架一樣是嚴謹的。為了讓制度能順利的落實下去,總要加一些修飾的詞語,就像室內設計的美感一樣。 在此過程中不斷的沖擊情感,有時會因一種欲靜不止的心境要放棄。雖然在理性的思想指導下打碎情感,卻對以后的建筑設計帶來了幫助,懂得怎么去運用不得不設的力學框架。在設計的執行中對圖紙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記得有一位大師說過,設計的好與不好,用圖紙說話。雖然不能以一概全,卻也說明了嚴謹在設計中的重要性。 在那個年代歐式風曾統治著國內的室內設計,其實內心是掙扎的。我們早上喝的是稀飯、豆漿,是吃饅頭長大的。而歐洲的生活習慣是喝牛奶吃面包長大的。本來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由于國人曾經的不自信,追求所謂的奢華而導致的結果! 那時,為了適應潮流,深入了解世界建筑史,從歐式建筑的起源到羅馬帝國的建筑、到哥特、到文藝復興、到現代建筑。感觸最深的是文藝復興的精神實際上是一種對文化禁錮的掙扎與突破!造就了影響世界的巴洛克主義、洛可可主義、新古典主義等等,直到現代主義的出現。這種掙扎與突破和現今中國風的訴求是一致的,從復古的古典主義到創新的新古典主義的變化,這種脈絡是一種經驗。
畢竟沒有在歐洲生活成長的經歷,同時中式風的思想也一直揮之不去,于是還是好好研究中式風的好。 記得梁思成先生說過:“如何接受新科學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現中國特有的作風及意義,老樹上發出新芽,則真是問題了!”這話常記心中,為此,研究中式風需要一種執著的精神,或者說是近乎瘋狂的不為人理解的沉迷。這當然需要一種精神,一種情感的支配,而這種支配或多或少來源于那種欲靜不止的心境。
作品版權 歸 一心設計組 所有, 禁止匿名轉載;禁止商業使用; 禁止個人使用。
聲明:設計網為開放交流平臺,不擔保任何私下交易。是否使用本網站服務及資料應由用戶自行考慮并自負風險。用戶以自己的獨立判斷從事私下交易行為,將獨立承擔可能產生的不利后果和責任,設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