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師
+ 關注 查看全部作品聯系方式:
一心設計組
80609383
13530862383
一心(ESON)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作品版權歸“一心設計組”所有,禁止匿名轉載;禁止商業使用;禁止個人使用。
重要聲明:
設計網為開放交流平臺,不擔保任何私下交易。是否使用本網站服務及資料應由用戶自行考慮并自負風險。用戶以自己的獨立判斷從事私下交易行為,將獨立承擔可能產生的不利后果和責任,設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為什么研究中式設計(一)【一心設計組】
1932年梁思成、林徽音、劉敦楨等營造學社同人在測繪遼金遺建的同時對云岡石窟東部四窟、中部九窟、西部六窟從建筑的角度作了詳細的研究。最終報告的結論是:中國建筑二千年來保持其獨立性,不曾被外來影響所動搖。
云岡石窟建于北魏時期,公元460~524年。云岡雕刻、紋樣裝飾等有許多“非中國”的表現:有承襲希臘古典宗脈的、有參雜印度佛教藝術影響的。 1932年梁思成、林徽音、劉敦楨等營造學社同人在測繪遼金遺建的同時對云岡石窟東部四窟、中部九窟、西部六窟從建筑的角度作了詳細的研究。最終報告的結論是:中國建筑二千年來保持其獨立性,不曾被外來影響所動搖。
北魏,乃至魏晉南北朝300余年間是承漢啟唐的一個偉大時期,這是一個文化大融合的時期。印度佛教文明來了、希臘文明來了、波斯文明來了!這些世界優秀文化因子的到來并沒有將中國漢文化同化,反而被中國文化一一收入囊中,被中華文明融合了,使得中華文明更加的健全、強大!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朝代——唐朝! 為什么要研究中式設計?這與云岡石窟、魏晉南北朝所表現的變化及特點又有什么關聯呢? 中國明清兩代對中華文明表現更多的是傳承,而少有創造。自清中期乾隆末期表現的更為禁錮與封閉。導致中國文化在八國聯軍侵入開始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侵蝕影響,甚至在某一時期國人崇洋迷外的思想到了滋生泛濫的地步。 公元進入新千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大,中國文化有了復蘇的跡象。又過了十年,振興中華文明、復興中國文化的呼聲越來越高。現在,迎來了中國夢,許許多多的中國同人在努力著、奮斗著。 移動PC的普及讓人們通過手機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表現東方美學、中國意境等等許多的東方“美圖”。然而,許多的圖片傳播將日式“禪”與中國風混為一體,甚至無意識的將日本文化中的枯山水、茶道、花道等所表現的“禪”意作為中國風走向中國禪的一個標桿,并且已經波及到中式設計的許多表現中。 雖說日本文化受漢唐文化影響甚深,但經過千年的演變已經發展成為日本自身一種獨有的文化體系,這種體系與中國文化差別甚大。日本“禪”更多表現的是“生死”,表達的是“少”,在形式的表現上簡潔、簡練。中國禪來源于上古五帝的“禪讓”,禪,表達的是一種美德。堯帝是禪的鼻祖、禪的創始人。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中國,借用禪的概念才得以傳播,在中國才有了佛教的定義。佛家的禪、禪宗的禪,說的是頓悟、立地成佛,是一種慈悲、一種善。所以日本“禪”與中國禪是兩種文化范疇。 將日本“禪”當作一種標桿來演化中式風,這不符合中國真正的精神所在,有種本末倒置的感覺。日本的設計簡潔、簡練、注重細節的手法是值得學習的,但也別忘記了簡的極致還有北歐,注重細節講究精密的還有德國,也還有我們的明式家具。這種相對單一的文化融合現象與云岡石窟、魏晉南北朝時期所表現的氣魄來講也未免太過于短淺了吧!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是相對容易的。在傳承中革新,在革新中表達中國精神特有的作風及意義,同時符合現代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審美意趣、現代思維等等是難點所在,不應重蹈明清時期只有傳承少有創造的不足,要走出一番新的景象! 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文化、落土于中國的佛教文明;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漢闕、唐宋的經幢、南北朝的石刻、明清的牌樓、零星的碑亭;琴、棋、書、畫、茶;宋式家具、明式家具等等,有著許許多多的中國元素有待融進設計的革新工作中,所以要將中式設計提到研究的深度中去!
提到中式的室內設計,著實讓國人汗顏!如集美北湖九號般傳承漢唐建筑文化演變革新的作品少之又少。許多國外設計機構做的中式設計往往被視為經典、被視為學習的對象,被不斷模仿的現象更加讓人痛心疾首。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歐洲的文藝復興,在東羅馬帝國瓦崩后經歷中世紀的黑暗沉睡千年而迸發出來,奠定了西方近代設計創作的基礎,使西方的近代設計既吸收過去的經驗又具有新的思想。他們有完整的建筑史、有完善的設計教育體系,他們在比例、空間、細節上的處理會更到位,這是他們的優秀之處。但是,他們缺乏一種骨子里的中國精神!這是本質上的問題所在。 中式設計的變化絕對不是簡單的模仿,不是對某個優秀作品的模仿、不是對日本“禪”的模仿,也不是對中國保留下來的古建的模仿!而是應該在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之下,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革新!這才是中式設計的未來之路,所以要將中式設計提到研究的深度中去!
中國是沒有建筑史的,至少在梁思成先生整理之前是沒有的。 梁思成先生被譽為中國建筑的一代宗師,并不在于他有多少中式作品的留存,而在于他和他的伙伴們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戰爭連綿的年代放棄優厚舒適的生活,通過實地測繪,整理、梳理了二千多年以來中國建筑在各個朝代的發展與變化,形成了沉甸甸的中國建筑史! 藉此機會,將《梁思成 談建筑》的一些學習筆記復錄出來,表達對梁思成先生崇高的敬意,也借其思想進一步說明為什么研究中式設計。 “藝術創造不能完全脫離以往的傳統基礎而獨立。這在注重畫學的中國應該用不著解釋。能發揮新創都是受過傳統薰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種嶄新的形式,根據外來思想的影響,也仍然能表現本國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國本有的觀念,但結果仍以中國風格造成成熟的中國特有藝術,馳名世界。藝術的進境是基于豐富的遺產上,今后的中國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如何發揚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藝之特點,在以往都是無名匠師不自覺的貢獻,今后卻要成近代建筑師的責任了。如何接受新科學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現中國特有的作風及意義,老樹上發出新枝,則真是問題了。” “我們有傳統習慣和趣味:家庭組織,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飪,縫紉,室內的書畫陳設,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與西人相同。這一切表現的總表現曾是我們的建筑。現在我們不必削足就履,將生活來將就歐美的部署,或張冠李戴,顛倒歐美建筑的作用。我們要創造適合于自己的建筑。” “中國建筑既是延續了兩千余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了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筑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在傳統的血液中,另求新的發展也將成為今日應有的努力。”
作品版權 歸 一心設計組 所有, 禁止匿名轉載;禁止商業使用; 禁止個人使用。
聲明:設計網為開放交流平臺,不擔保任何私下交易。是否使用本網站服務及資料應由用戶自行考慮并自負風險。用戶以自己的獨立判斷從事私下交易行為,將獨立承擔可能產生的不利后果和責任,設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