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女性主題肖像油畫《繅絲女》、《自梳女》聞名當代畫壇;
他,以情感入畫,即使是大時代的題材,也飽含情感的張力;
他,以深厚的戲劇舞臺藝術創作力,為油畫注入簡練且專注的畫面感染力。
【人物】
他就是林永康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多年來,他堅持有感而發的創作,執意用藝術表達人類共同的感情。他的執著,獲得了著名雕塑家潘鶴如此評價:“多年來林永康認準一個方向,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既不人云亦云,也不見風使舵,而是始終堅定地走自己的路。”無疑,在商業橫行的當今中國藝術界,這種執著與堅定是彌足珍貴的。
用肖像來敘事歷史
陽光自窗外撒入,茶香在空間中飄散……在珠江新城的工作室中,林永康坐在木椅上,品茗聊畫,時不時看一眼掛放在他對面的新作《瑞雪兆豐年2002胡錦濤在西柏坡》,這是一幅在全屋油畫中最為顯眼的大型畫作。畫面灰色的調子下,呈現最為簡練的表現手法:雪霽天朗,長風浩浩,身著風衣的胡錦濤總書記,行走在以西柏坡為背景的華北大地,畫中人物傳神的刻畫,凝重的神情……林永康通過這個畫面的精妙設計和創作,充分詮釋了人物所承擔的“繼往開來”和“民族責任”的內涵。
林永康因歷史肖像畫一鳴驚人!作品中流露出的沉厚歷史感,源于他創作前對歷史資料大量閱讀,準確提煉;也源于那種類似于倫勃朗筆下的褐色調子,使他的人物深深地沉浸在老照片般的歷史情境中。林永康帶著積極的批判性思考,去對歷史本真作深刻的洞察。廣東美術館館長羅一平曾這樣評論:“他從歷史的角度進入肖像畫的領域,用肖像作為一種敘述歷史的方式來從事創作。他在創作那些旨在表述一種歷史態度和歷史判斷的作品時,虛寫歷史場景,人物卻因場景的虛寫而真實地凸現在前臺。”猶如舞臺上的鎂光燈,將目光聚焦在那一點,那一瞬間。如《自梳女》、《蒸汽時代》等作品,恍如戲劇臺上,虛寫的舞臺背景中,通過演員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簡練地呈現復雜龐大的歷史故事與深刻社會內涵。
“中國當代油畫要更強調本土化,絕不應該忽視或背離博大深厚的民族精神氣質;中國油畫的當代性要體現新的生活美學境界;中國油畫藝術的當代性重在創新,只有創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林永康說。既是傳統的,也是創新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林永康秉持著中國藝術的特殊價值,同時吸納西方藝術精華來豐富自己的藝術,執著追求創作出地道的、純正的且又富具民族特性的油畫,并以此走向世界藝術之廊。
呈現女性平凡美好的心靈世界
林永康是極其勤奮的,同時也是極其堅韌的。為了磨練意志,他曾經堅持每天從家里步行一個半小時回單位畫畫。這樣的磨練,都是為了創作,“我不是坐著畫畫的,畫一筆就走遠看一看。”林永康笑言,畫架前遲早會被他走出一條“小路”來。
他的這種堅持,同樣體現在作品題材上女性。從《繅絲女》到《自梳女》,甚至于《杏姑》、《小陶》、《嫂嫂》……等一大批讓人驚嘆的作品,都是以女性為創作主題的。他直言他是“女性主義者”,在他的筆下描繪出了繅絲女與自梳女所體現的廣東女性形象的品質與精神,而對于那個時代女性的內秀,賢惠,溫柔與淳樸,他給予了毫不吝嗇的贊美。他的肖像畫關注的是那個時代女性的美,這種灼熱的情感,來自于他對13歲便失去了的母親的最深沉的愛。另外,林永康又是嚴肅的,這種嚴肅表現在他對傳統的維護、愛與渴望。
【對話】
“藝術,最終是一種表達。看一個藝術家如何,首先要看他的生活。如果生活本身敢于去體驗,又善于總結、思考,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他就能夠升華,升華成藝術作品。”林永康一番話道出他對藝術和藝術家的衡量標準,在紛繁復雜的當下,藝術家首先要做一個有道德感的人,這是林永康的心聲。
創作應該要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羊城晚報:你如何看待當下眾多的藝術展覽?
林永康:現在的展覽太多、太濫,大部分展覽并沒有對學術起到積極作用。展覽中真正的精品很少。這源于部分畫家沒有沉下心去創作,沒有積極擴大自己對社會的了解、對歷史的認識、對文字的揣摩、沒有足夠寬闊的視野、沒有足夠的信息儲備……等等。說到底就是閱讀量不足夠,從而導致創作的“沖動”少,激情少。而好的創作應該要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羊城晚報:你如何定義“美”?
林永康:從我的作品上看,有人認為我是“以丑為美”。但實際上我的“美”的側重點與別人不同:我畫中的人物,一定能呈現出這個人的靈魂。不論是領袖、普通女性、還是一個大學生,這種生于靈魂深處的感情流露,會讓人駐足。
羊城晚報:你獨特的繪畫語言是怎么形成的,東方文化對你的影響有多大?
林永康:我的繪畫語言是自然形成的。中國油畫的當代性首先就是要以獨特的民族性為亮點,若是沒有這個亮點,其存在也就沒有意義。中國油畫應當把體現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內涵、獨具東方民族神韻作為創作的重要指南。中國油畫體現民族性要中西兼容并蓄,取長補短。盡管油畫是舶來品,但對我來說,繪畫并不僅是“輸出”的問題,還得吸收。在油畫的基礎上,還需要學習中國畫,學習中國傳統。比方說國畫里面的黑白分布。在西方油畫里,不少好作品,我欣賞的作品,都具有東方意味:很注重黑白的構成,很有詩意。
羊城晚報:你的藝術生涯中,哪些藝術家對你影響深遠?
林永康:我最喜歡庫爾貝,還有二十世紀歐美油畫家洛佩茲的作品。他們的畫作能讓我長時間駐足欣賞。還有倫布朗、法國浪漫主義大師德洛克洛瓦。盡管我喜歡他們的繪畫,但并不意味著要復制他們,我歷來是批判的學習。
羊城晚報:你對藝術的激情源于什么?
林永康:源于我的批判意識,我的問題意識。
作畫表達的時候,情感是真實的。這與我的生活經歷有很大關系。同時揉入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觀察一幅畫就像看一個人一樣,驟眼看去,他是最真實的。因為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感受的東西往往比較真實,能發現問題。同樣,繪畫也不可以求之,每一次的創作與修改,感覺都是突然而來的,我希望自己能保持這種敏銳性。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