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是制造業升級轉型的發動機。”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朱燾說。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工業設計滲透到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過程中。工業設計了產業鏈上某一環節的價值的案例,更是不勝枚舉。 今天,工業設計也開始由專業設計師的工作向更廣泛的用戶參與演變,以用戶為中心的、用戶參與的創新設計日益受到關注。
對于曾經的“世界工廠”中國而言,工業設計無疑為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開辟了一條嶄新的,并且充滿價值的新路。
從本期開始,我們的記者將實地采訪企業、行業專家,陸續推出《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系列報道。
從芭比娃娃到老人手機,從利潤最末端到利潤最大化,中國正在進行著一場角逐智力的、爭奪話語權的、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沒有硝煙的戰爭。
“在改革開放的前20年,中國一直在解決供不應求的問題,因此不大需要創新、工業設計。直到最近10年創造、創新才開始被逐漸重視,最近2年工業設計才從起步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朱燾親眼目睹中國制造30年來的變化,對中國制造業的飛速發展感觸頗深。
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朱燾告訴記者:“我們現在講創自己的品牌,但用自己的技術,沒有自己的設計,創造不出品牌;而即使用外用的技術,但是用自己的設計,卻可以創造出品牌來,因此工業設計是企業經營的一個核心因素。我國企業從打數量戰,到質量戰,再到價格戰,現在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打設計戰。”
芭比娃娃的“中國式悲哀” 在上海熱鬧的淮海路上,芭比中國旗艦店的粉紅色玻璃屋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從整體的室內設計到商品擺設,芭比娃娃絕對是唯一的主角。一個漂亮的芭比娃娃,能讓一個小女孩的童年變得豐富生動起來,代價也不算低,每個芭比的售價都要達到200~400元。
“芭比娃娃”誕生于美國,是美國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數年來銷往世界150個國家,總銷量超過10億個。
芭比娃娃50年產地的變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世界工廠”的遷徙之路。
芭比娃娃誕生時,正處于戰后重建階段的日本盛情邀請她落戶。那時的日本被稱為“世界工廠”,為了減低成本,上世紀60年代,芭比娃娃的經銷商美泰和其他玩具制造商就在亞洲開設了工廠,這其中包括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隨后,就像千百萬種其他產品一樣,芭比娃娃變成了 “中國制造”。
按照美國商務部所公布的數據,中國企業制造芭比娃娃的價值是1美元,最后在美國的沃爾瑪賣出去的價格是9.99美元。從一開始的制造到終端的零售整個價值的創造是接近10美元,可是中國制造業只創造了1美元的價值。而材料費還占據了1美元中的0.65美元,因此中國制造得到的只有0.35美元。
就是這點可憐的報酬,中國制造拿到手也不是那么容易。“美泰召回事件”這樣的悲劇就讓中國制造背上沉重的負擔。
2007年美泰公司在短短近一個月內,三次宣布在全球召回近2100萬件中國生產的問題玩具,在美國輿論的不斷聲討下,玩具廠商及其上下游供應、檢驗鏈上的疏忽被一一曝光和放大,導致佛山利達副董事長、港商張樹鴻選擇極端方式。
事發前,佛山利達的產量已居佛山玩具制造業第二;短短一周,這家擁有十多年良好生產記錄的合資企業轟然倒塌。
而此后事情又出現戲劇性的轉折,美泰又道歉表示問題并非中國生產商所致,而是美方的設計失誤。
“在整個產業鏈中,中國制造位于最末端。”北京產權交易所董事長熊焰表示。在他的新書《中國流》中,記錄了美泰召回事件的始末。
熊焰評價:“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產國,全球70%的玩具都是在中國境內制造的,中國的玩具企業多達2萬余家,從業人員超過400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出口國。然而中國玩具既無自主品牌,也無自己的技術標準。出口的收益僅限于微薄的加工費用。